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劃自是周密,其如將士之不用命何?不料楊、劉佔領各地,已覺心滿意足,便頓兵觀望,不肯前進,此種軍隊,真如兒戲。只讓湘軍孤軍深入,向梅縣方面進展。譚公自是忠勇。陳炯明卻也料定楊、劉不肯再進,便把中左路的得力軍隊,抽調到北路來攻湘軍。林虎又用誘敵之計,把湘軍困在垓心。湘軍奮勇衝出時,已經被敵軍繳去一千多槍械。楊、劉能戰,湘軍何至於此?陳軍乘勢前進,經湘軍奮勇反攻,勉力堵住。但是中山大包圍的計劃,未免受了影響,不能進行。幸而陳軍力量薄弱,雖得勝利,仍然不能反攻。其後洪兆麟戰勝臧、楊,班師回粵,也不肯加入力戰,因此雙方又成相持之勢。到了九月中旬,東南戰事爆發,盧永祥派代表到廣東來請中山北伐,中山因反直同盟的關係,當然答應。並說:“曹錕毀法賄選,我久已想出師北伐,便沒有子嘉的催促,不久也必實行,何況子嘉屢次來電敦促呢。”盧永祥的代表,欣然而去。原來此時曹錕,已是逐去了黃陂,用重金賄賂國會,做了總統,盧永祥因反對賄選,通電討曹。中山的目的,雖比盧氏更大,但是北伐不成,便不能貫徹救國救民的主張,自然也非討曹不可,因此一得東南戰事發動的訊息,便親自到韶關來指揮北伐事宜。正是:
只因救國懷宏願,不惜從軍受苦辛。
未知曹錕如何賄選,且看下回分解。
民國以來,軍閥爭雄,如唐代之藩鎮,此仆彼起,不可完結,所異者藩鎮之勢,常亙數十年而不喪,軍閥之力,往往盛於藩鎮,而一擊便破,一破即潰,潰即不能再振,其故何哉?蓋軍閥之所以成軍閥者,非其力之所能,皆由兼併弱小軍隊而成。此等軍隊,即所謂雜色部隊也。此屬皆飢附飽之流,既無一定宗旨,更無所謂主義,以無主義無宗旨之軍隊,所造成之軍閥。軍閥之勢力,尚足恃乎?本回記楊、劉得地以後,頓兵觀望,遂令陳逆得乘機蓄養,專攻湘軍,因得苟延殘喘,貽患多時。此無他,楊、劉非革命基本隊伍,只能供利用於一時,不能使作戰於永久也。後此蔣氏專征,出師北伐,對於無宗旨主義,專事迎新送舊之雜色部隊,概拒收編,而惟恃黃埔親練之精銳,為戰勝攻取之惟一軍隊,用能奏大功,成大業,革命軍之所以統一中國者在此,所以異於軍閥者亦如此而已。然使蔣氏稍存私利之心,略現軍閥面目,則上行下效,縱有良好部隊,正恐未必為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