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動手的時候,進一步的事情,可以後再說,要無半點菸火氣,而行大政。
楊宣凝見他應了,也就一笑,轉了話題:“先生秋天也當大好了吧,我有一事委託先生親自作呢!”
“何事?”
“無非是為了充實國帑,我方已奪了大片沿海,整理鹽政是大事,今之製鹽,又稱煮海法,是將海水(或滷水)架在大鍋裡,用炭薪燒火煮沸,直至水全部蒸發後,則可在鍋中得到留存的鹽。”
“此鹽用法,人工耗費甚大,而且多砍伐樹木以為炭薪,所以鹽價甚貴,我現有一法,就是先製鹽場,鹽場規模浩大,先必須作壩,然後沙地上,用土紮實,分成數池,然後開壩,注入海水,遇烈日而曬之,開始時,自然鹽滲入土,但是久久,必結石,因此無需用石。”
歷史上,中國曬鹽,是從福建開始,正好是現在楊宣凝控制的淮南地盤,幾乎佔有天下八成鹽產,其原因就是氣候適宜,沙灘適宜,正好曬鹽。
李播是極聰明的人,一聽之下,就知道其中利益,頓時說著:“王上此法,大善,十倍百倍於前法。”
想了想,又說著:“只是這樣一來,朝廷鹽利,是不是就會跌下來了?”
從便於國家掌控鹽業的角度看,煎鹽法需要灶具、柴薪和攤曬所煎之鹽的場所,這些生產資料是貧苦灶戶沒有能力置辦的,必須國家出資配置。透過這些,還有一些制度,朝廷可以牢牢地掌控灶戶的生產情況,從源頭上杜絕私鹽。
如果盛行曬鹽法,那就難以控制其產量了,這對朝廷不利,對鹽商集團更不利。
這也是為什麼,基本上唐時就開始出現曬鹽法,但是歷史上,作為全國鹽業核心鹽區淮南的25個鹽場一直到明亡仍是採用煎鹽法。
“先生不必擔心,所以才要你去親自辦來,曬鹽法,雖然百倍產量於煮海法,但是能夠曬鹽者,氣候陽光沙灘因素,大半集於我地,其它地點,難學之。”
“出得鹽,可稍便宜,這不但有利於領地內百姓,打擊私鹽,更是可以打擊其它領地,特別是內地和北地井鹽,煮鹽產業,相對於產量來說,稍低幾分鹽價,也是高利,有此,國家必富。”
“等我朝一統天下,自有獲利法,就算不靠鹽業,也自是無妨。”
這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現在你去組建鹽場,以稍低的價格來打擊全天下鹽業,從中獲得大量利潤,不但自己領地內百姓生活改善(人不可無鹽,在這個時代,每月鹽開銷是大開銷),而且也可以使國庫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