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入思考的線索,而你追溯的線索越多,你才能慢慢攀登至巨人的肩膀。
寫出深度文章的第三個要點是:將話題放置到儘可能多的維度裡去探討。
一個常見的有用維度是時間,在時間的維度中做思考,你會有不一樣的視角。
有時候,寫文章難免會做一些主觀判斷或絕對結論,如果能引入時間線,你就會進一步探索,比如:
隨著時間流逝,還會是這種狀況和結論嗎?
文章裡提及的觀點,究竟是一個臨時的現象,還是一種結論性的東西?
引入時間維度,等於幫我們動態地看問題。看別人的文章也是這個道理:你會發現A說得很對,B說得截然相反,卻也很有道理。
很可能他們兩個人都是正確的,只不過A的結論更適用於特別年輕的人,而B的結論更適用於年齡稍長的人。
在斜槓青年這個論題上,許多文章會列舉說,某某明星、某某作家或某個企業家都是“斜槓人士”,從而試圖將斜槓與成功畫等號。
他們往往忽略了時間軸。明星名人們在剛出道時,非但不斜槓,反而相當專注於某個細分的垂直領域。這些人成為斜槓,擁有多元身份,往往是功成名就以後的事情,一方面他們的資源更多了,另一方面他們有了多元化的資本和底氣。
如果只描述外在標籤,而忽視其所處的人生階段、時代背景,如何能令人瞭解其中的因果次序、起合轉折?
最後一點,就是要保有獨立思考的精神。
當我們去看待一個話題時,要有意識地多往遠處看一步。
比如為什麼斜槓青年突然流行起來,且引發了許多人的關注和追捧呢?根本原因其實是時代變化了,經濟形勢發生了轉變,企業和個人的關係也改變了,每個人發聲的渠道空前豐富,年輕一代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也有了根本的變化。
所謂深度的文章,背後一定有海量的積累。我們很難透過在某一次的論題之上,進行深入探究,就輕易獲得“深度”的觀點,平時的閱讀和積累,會像是新增索引和標籤,幫助我們在深度思考的時候,知道在哪裡挖掘更多資訊。從長期來看,有深度的產出,還需要依賴於寫作者本身的知識和資訊儲備,也依賴於他是否有自己獨立、完整的邏輯思維體系。
寫作中的觀點,不過都是一些從土中冒出頭的花花草草,而孕育著這些觀點的土壤,其實來自你平時知識的積累,以及已經形成的邏輯思考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