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禪宗誕生在中國,原本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因為無論人們怎樣強調禪宗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貨,卻無法否認它是佛教的一個宗派。既然還是佛教,那就跟印度文明脫不了干係;而印度文明與中華文明,又實在是相去甚遠。
不妨看看印度。
歷史上所謂印度文明,是在公元前1400年以後由雅利安人(Aryans)創造的。這些移民來自突厥斯坦(Turkestan,在今哈薩克南部奇姆肯特州),文明成果被稱為吠陀(Vedic),意思是“神聖的知識”。既然如此,他們實行種姓制度,掌握神聖知識的祭司婆羅門位居第一等級,提出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和婆羅門至上三大綱領,就都不奇怪了。[31]
然而印度也沒有教皇。
這裡面的原因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首先,印度的婆羅門就像中國東晉計程車族,社會地位雖然高,卻沒有組織,不是集團,當然也沒有領袖。其次,宗教在印度是輪流坐莊的,婆羅門教、佛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都曾經成為主流意識形態,耆那教和錫克教也勢力不小。第三,古代印度屢遭外敵入侵,侵略者有的掠奪而去,有的入鄉隨俗,有的還帶來了自己的宗教。如果要教皇,請問選誰?
實際上印度半島是一塊動盪的土地。英國人實行殖民統治之前,它幾乎沒有被真正統一過,分裂和斷裂倒是家常便飯屢見不鮮,可謂鐵打的印度,流水的王朝。事實上,它的面積過於廣袤,人口過於密集,文化過於多元,力量又過於分散,實在無法形成中華或羅馬那樣的大帝國。[32]
沒有統一的帝國,就不需要統一的思想,也不需要統一的宗教,當然更不需要教皇。於是,從未有過安寧的印度便只好變成“宗教博物館”,還是沒有館長的。
這倒不難理解。奇怪的是,雖然印度盛產宗教,印度人也充滿宗教情感,卻只有佛教走向了世界,印度教、耆那教和錫克教都不邁出國門一步,這又是為什麼呢?
也只能說佛教是異類。
佛教很早就走出了國門,而且還是公派出國。在中國的韓非子竭力宣揚法家學說時,梵文名叫無憂(Asoka)的阿育王派出高僧到各地弘揚佛法,足跡所至東到緬甸,南到斯里蘭卡,西邊甚至到了敘利亞、埃及和希臘。[33]
不能確切地知道阿育王的想法。也許在他看來,好東西就該與人分享。讓更多的人在佛光普照之下得到解脫,則無疑是功德無量的事情,也體現了菩薩心腸。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