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沒有立即同意就意味著拒絕。但尼克松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亨利·基辛格對於中方的反常回應卻有著完全不一樣的解讀。
在他看來,大家平時都很忙,一個成年人如果願意特意空出時間來回應你,那其實就已經證明是對你有「意思」了。
恢復中美外交人員的直接接觸,透過記者向美國總統發出邀請,表明中國領導人其實是願意同美國緩和關係的,並且在他們看來本方已經做出了實際行動,接下來要觀察的是尼克松是否真心想緩和同中國的關係了。
中國的老一輩領導人都是從戰爭年代的血雨腥風中殺出來的,要想真正獲得他們的信任,單純耍嘴皮子沒用,必須要用實際行動來讓中國人看到美方的善意。
一句話,他們根本不會在乎你說什麼,而更看重你實際做了什麼。
其實也難怪尼克松腦子轉不過彎來。
自二戰結束以來,作為整個西方社會當仁不讓的「民主燈塔」,任何收到美國善意的國家從來都是「納頭便拜」,尼克松真沒想到跟看似已經無路可走的中國交朋友,居然自己還得先納「投名狀」!
雖然有些惱怒,但是對中國「遏制但不孤立」是尼克松從1968年宣佈競選美國總統時就一直鼓吹的「從長遠的觀點」,總不至於受到一點挫折就半途而廢。
反正就是納「投名狀」嘛,這一套美國也熟,轉身就扭住了身邊的「臺灣盟友」:老鄉,可否借你的腦袋領個軍功?
反正你們在選擇成為美國盟友的那一刻,就應該有為美國利益犧牲自己的覺悟!
在尼克松的指示下,基辛格繞開國務院,開始調整美軍在臺灣海峽的巡防政策,第七艦隊下轄的兩艘驅逐艦不再定期巡邏臺海,改為不定期巡弋。
「先乾為敬」之後,尼克松再次向中國傳遞口信,表示願意到北京同中國領導人認真商談,並提議由他的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作為特使,先期到北京準備。
果然,在驗過「投名狀」之後,中國的態度開始轉向積極,以口信的方式正式答覆美國政府,表示原則同意尼克松訪華。
據基辛格回憶,當他把這個口信轉達給尼克松時,他興奮地說:
「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總統所收到的最重要的信件」。
1971年7月9日,在經過漫長而周密的籌劃後,基辛格借道巴基斯坦秘密出訪中國,進行了兩國曆史上首次高規格的直接對話。
7月15日,在基辛格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