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等等,它們都以北方流行的方言俗語為基礎,加以提煉、組織,形成一種新的文學語言,既質樸自然,又鮮明潑辣,跟向來以文言詞彙為基礎的詩詞作品,形成截然不同的語言風貌。“採燕趙天然麗語,拾姚盧肘後明珠”,王舉之這兩句話是善於形容當時北方散曲作家在語言運用上的獨特成就的。
散曲為文人大量染指以後,有些作家選取前代詩文裡還有生命的語言,和人民的口頭語言配合起來使用,形成一種“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風格。如張鳴善的[水仙子]《譏時》,就把“歧山鳴鳳”、“南陽臥龍”、“渭水飛熊”這樣的文言詞與“五眼雞”、“兩頭蛇”、“三腳貓”這樣的口語揉合在一起;馬致遠、喬吉、劉時中等人的曲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這既保持民間歌曲質樸自然的基調,又加強了曲詞的文學色彩,從而獲得雅俗共賞的效果,是值得我們借鑑的創作經驗。
詞和曲都是按照曲調撰寫的長短句歌詞,從配合曲調的關係上來說,兩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曲在正格之外,還可以加襯字。這就使作者有更大的自由,可以淋漓盡致地去抒情敘事,而不必將內容削足適履去遷就固定的曲調。例如[南呂·黃鐘尾]開頭兩句的字數是七、七,但關漢卿在[一枝花]《不伏老》套中卻增加到五十三個字: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槌不扁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
(加重點的是襯字,下同)
這樣抒發出來的感情就十分強烈。又如[寄生草]末兩句的字數也應是七、七,查德卿增加了幾個字,就成了:
如今凌煙閣一層一個鬼門關,長安道一步一個連雲棧。
如果把襯字去掉,思想內容就要大大削弱。
就歌曲語言的運用說,固定的曲調和靈活的口語之間有矛盾,只有使用襯字才能解決。例如無名氏的[滿庭芳]:
狂乖柳青,貪食餓鬼,劫鏝妖精。為幾文口含錢做死的和人競,動不動捨命忘生。向鳴珂巷裡幽囚殺小卿,麗春園裡迭配了雙生,鶯花寨埋伏的硬。但開旗決贏,誰敢共俺娘爭。
又如無名氏的[水仙子]:
打著面皂雕旗招颭忽地轉過山坡,見一火番官唱凱歌,呀來呀來呀來呀來齊聲和。虎皮包馬上駝,當先里亞子哥哥。番鼓兒劈撲桶擂,火不思必留不剌撲,簇捧著個帶酒沙陀。
這兩曲如果按照原調的句格,就無法把那些生動的詞語容納進去,也無法表現出鮮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