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不過這種沉默讓身在廣州的英國商人極為不滿。事實上從商人的趨利角度來看,獲取更大的利潤和價值是其目的,而律勞卑的繼任者卻無法為他們獲取更大的利益,因此越來越多的英國商人在律勞卑被驅逐的問題上大做文章,認為清政府的做法羞辱了大英帝國。英國商人的喉舌《廣州紀事報》率先發出了主戰言論,並由煙販馬地臣將這些言論帶回國內。這些言論為英國新任外交大臣巴麥尊所賞識,道光十六年(1836)五月,在巴麥尊的推薦下,義律成為新一任的駐華商務監督。
從律勞卑試圖以武力對抗清政府的行為來看,當時身在廣州的英國人對大清帝國的現狀十分了解,他們堅信只要對華使用武力,就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進而可以為大英帝國獲取更大的利益。然而從律勞卑最終失敗的結果來看,至少在當時,英國商人對華使用武力的態度缺少英國官方的支援,這也使得盧坤可以封鎖珠江口長達十七日之久。
在律勞卑被驅逐之後,盧坤將處理這次事件的完整過程詳細向道光皇帝進行了彙報。按照當時官場的慣例,盧坤在彙報中將自己的“戰果”進行了誇大,將處理這次本身是律勞卑個人行為的事件,說成是在皇帝陛下英明領導下,對英夷進行的一場鬥爭的勝利。這種做法在當時來講,也算不得什麼欺騙,畢竟誰都願意幹往自己臉上“貼金”的事情。但事實上這種做法除了讓皇帝陛下繼續那種天朝上國的高傲自大之外,還會給當時高層的絕大多數人造成一種錯覺,那就是隻要大清帝國一板起面孔,英夷小國就會乖乖臣服在我天朝上國的威嚴之下。
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成功驅逐律勞卑事件,作為一個對英夷鬥爭的成功案例是不是讓皇帝陛下擁有了足夠的自信,但是,成功的案例往往會振奮人的神經,在遇到與先前的成功案例相似的事件,需要做出決策時,先前成功的案例往往會有心理暗示的作用。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成功驅逐律勞卑事件,不過是大清帝國對英鬥爭的一次含金量不足的“熱身賽”。然而它使清政府統治階層的大部分人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自身的實力對付英夷綽綽有餘。他們不知道律勞卑事件是缺少英國官方支援的,他們更不知道一旦英國官方決定對中國使用武力,這種“正賽”的含金量遠不是“熱身賽”所能比的。
現在,面對林則徐在虎門海灘進行的銷煙活動,義律作為當年律勞卑一般的角色會去如何應對,甚至是給予國內政府什麼樣的傾向性將至關重要。因為這不僅關係到身在廣州的英商利益,也關係到英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