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察,我們最多是過去讀書人的孑遺而已,但是一旦面對現場,情況就不一樣了。
確定安陽殷墟是商代的大都城並把它送達當代人的眼前,這是羅振玉的貢獻。
羅振玉身邊出現了一個大學者,他的學問比羅振玉還要棒,這個人叫王國維。
王國維作為中國近現代最傑出的學者,在文、史、哲諸方面都取得了劃時代的成就。他留給我們一座巍峨的文化樓閣,在幾千年的舊學的城壘上,放出了一段異樣的光輝。這位登上了甲骨文研究最高峰的大學者,和許多古老文明的研究者一樣,也沒有逃脫自殺的命運。一個王國維死了,而一個商代活了。當我們回味著中華古老文明的悠久記憶時,仍舊會對這位大學者的死良久沉思,想著想著,便想成了一部灰色的寓言。
王國維比羅振玉小11歲,他們早年的時候就認識,互相之間有比較深的交往。王國維對羅振玉和其他人收集的甲骨都進行了比較系統的研究,然後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那就是在1917年發表了一篇叫做《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的論文。包括羅振玉在內的不少甲骨文研究者,大多著眼於解釋字的含義與內容,而王國維則把甲骨文當做歷史研究的資料。他在論文裡證明,司馬遷在《史記·殷本紀》裡面所寫的商代的譜系基本正確,是信史。當然,裡面也有一些錯誤,王國維給予了糾正。
大家知道,司馬遷是中國古代史學的一個開創者,他創造的中國古代歷史的表述方式,其實是對於他之前歷史的奠基性的敘述。這個奠基性的敘述在1917年被一個現代學者所鑑定,這個鑑定是司馬遷自己當年都很想獲得的。
王國維完成了一項真正意義上的人文研究,這篇文章也可看做中國近代新史學的起點。中國古代歷史在缺少鑑定和證明的情況下延續了那麼多年,最後終於從地下獲得了鑑定和證明。所以在二十世紀前期,儘管兵荒馬亂、生靈塗炭,中國學者卻進入了一個特別讓人感到驕傲的時代。他們用科學的方法,使我們古代的歷史更可信、更可依賴了。這是一個與當時的社會現實很矛盾的了不起的成就,似乎對中國的新生有一種預示。可是,正如我前面講到的,王國維沒有擺脫甲骨文大師共同經歷過的悲慘命運。
1927年6月2日的早晨,王國維像往常一樣,出門上班商討教學事宜。之後他又向同事借了點錢,僱了輛洋車往頤和園方向駛去。十一點鐘他進入園內,在石坊前坐一會兒後便漫步進入魚藻軒,從懷中取出紙菸慢慢抽起來。煙盡火滅,他突然縱身跳向昆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