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當然不可能直接下發執行,所以王、藍二人又經過深入研究細化,制定出《關於印度民族自治暫行辦法》,開始在印度全境推行。
由於在這份檔案當中,軍管當局對於民族自治給予了大量的優惠政策,讓很多對自己處境不滿的婆羅門和剎帝利看到了希望,於是很快就在印度大陸上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民族解放運動。
雖然這次運動一度曾經被印度地方領主視為威脅而遭到武力鎮壓,但是在佔領軍當局迅速介入後,大部分領主開始轉為主動推動民族建立,絞盡腦汁為自己治下的地區發掘少數民族。
在佔領軍當局的放縱下,印度大陸的民族數量以爆炸般的速度增加,大多數時候,只需要收集十個人以上的名字並且編造出一個用於登記的民族名稱,就可以在當局備案,並且獲得一塊地盤用以自治。佔領軍當局預設大的地方領主繼續管轄自己傳統領地的少數民族,並享有這些民族享有的權利,條件是這些領主必須是自己領地當中某一個民族的成員。
在這個過程當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大量衝突,只要確保不會把第三方捲入進去,佔領軍當局一律不干涉當地民族內政。隨之流血衝突的增多,很多本來從屬於同一領主的民族之間也開始出現裂痕,各民族忙於內鬥,對一直堅持主持公道的佔領軍當局越發順從。
到一九四零年,共和國徹底退出印度大陸時,印度大陸已經擁有五百六十多個民族,並且在一九二零前後就已經自豪的宣稱消滅了造成了印度人民沉重災難的主體民族,實現了五百六十個民族大團圓。
因為要確保各民族享有參政議政的權利,所以在印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當中,席位並不是按照人口劃分的,而是按照一個民族一個席位的原則分配。這直接導致了從一九四零年國大開使工作到一九四五年的五年間,印度國大沒能透過任何一項全國項的議案。
當然這些就和共和國沒什麼關係了。作為一力打造出這種局面的共和國領導人們,他們給予了印度人民充分的自由和民主,讓恆河流域的人民沐浴在現代文明的光輝當中,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之後,悄然退出了這片土地,只流傳下無私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