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第六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易經》確實太廣太大了!其功能到達的範圍,以遠來說,則擴充套件到沒有止境的無限遠;以近來說,則完全靜止不動,端正而且明確;以天地之間來說,則存在於天地之間的森羅永珍,無不具備。
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
以《易經》中最重要的“乾”與“坤”,說明《易經》的廣大。“乾”亦即天的作用,靜止時專一,沒有其他;變動時,正直而不屈折;由此產生了偉大的宇宙。“坤”亦即地的作用,靜止時,包容地上的一切;變動時,則是開放的,承受一切而不拒絕;由此產生了廣大的萬物。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由“乾”產生大,由“坤”產生廣,《易經》的廣大,與天地一致;因應變化,與四季迴圈類似;陰陽交替的規律性,與日月執行相當;容易、簡易的完美性,與天地至高無上的德行相配合。
以上第六章,闡釋《易經》的廣大。
第七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孔子說:“《易經》的道理,已經達到極致了!”《易經》本來是聖人用來提高自己的德行,擴大自己的事業的。提高德行,必須增進智慧;擴大事業,必須由謙卑的禮儀著手;崇高的智慧,應當效法高高在上的天;謙卑的禮儀,需要效法低而且廣的大地。天地的位置,既經設定,《易經》的道理,就可以在天地之間實行了。人性得自天賦,將這一天賦的人性,不斷地持續再持續,就進入了道義的門戶,這是完成德業的根本。
以上第七章,說明《易經》是人類道德的根源。
第八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聖人看到天下萬物的繁雜,而要模擬天下萬物的容貌,以象徵萬物應有的形象;所以稱作“象”。聖人看到天下萬物的變動,於錯綜複雜的變化中,觀察到融會貫通的道理,當作處理事物的常規,將此常規,用文字寫出,附在後面,以判斷吉凶,所以稱作“爻”。爻是效,是效法事物的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