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民從小就要接受的教育,都注重道德修養和道德情操,也都從頭到腳影響和規範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行為舉止,還都主張與人為善和孝敬父母。先知甚至這樣傳達他得到的天啟:我(安拉)曾命人孝敬父母——他母親弱上加弱地懷著他……你應當感謝我和你的父母。[27]
孝敬父母,已是僅次於信仰真主。
先知也非常務實。他沒有提出玄奧莫測的教義、難以完成的目標,所有的訓示教誨都通俗易懂,所有的宗教義務也都簡單易行。這就不但像儒家,也像禪宗。換言之,伊斯蘭教和儒家思想都是實踐理性的,是世俗和人間的。
唯其如此,伊斯蘭教才不僅是宗教信仰和意識形態,也是生活方式和社會制度。也因此,它的維持和發展僅靠自身機制就能實現,可以完全不受王朝興替的影響。[28]
這才真叫“長治久安”。
那麼,如果伊斯蘭教搶先一步傳入中國,會不會也像佛教那樣中國化,改變中華文明的走向?不會的,因為跟儒學太像。太像就沒有互補性,也就沒有必要重複。何況伊斯蘭教是信仰極為堅定的宗教,他們在全盛時期的寬容也只是允許其他民族自行其是,並不等於放棄自己的原則遷就和融入其他文明。這也是所有一神教的共同特點。[29]
能夠中國化的,只有佛教。
佛教卻是奇葩。作為三大世界宗教中最早的一種,佛教誕生在原本不該它誕生的地方——印度的主流意識形態是種姓觀念,而佛教主張眾生平等。因此,當世俗的權力(比如孔雀王朝)支援它時,也能興旺發達盛極一時。一旦社會政治發生鉅變,新宗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強勢興起,佛教在本土就沒有了容身之地,只能牆內開花牆外香。[30]
離家出走的佛教選擇了與猶太教不同的道路,這也並不奇怪。因為猶太教不僅是民族宗教,而且是猶太民族唯一的宗教。教在,則族存,保教就是保族。因此,儘管猶太人分散在世界各地,卻必須頑強地保持猶太教的純潔性,才能保證猶太人的獨立性,從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佛教卻沒有保族的使命,因此完全不必考慮與印度文明保持一致。何況印度也不存在統一的民族,它的文明是多元多樣多種族的。所以,佛教在堅持基本原則的同時,也會設法適應當地的土壤。這其實是明智的選擇。因為儘管結出的果子會發生基因變異,卻也畢竟是豐碩成果。
比如禪宗。
[23](澳大利亞)約翰·赫斯特《極簡歐洲史》就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