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二十七課 中國歷史上最奇特的一群文人 (第3/6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知音才行。

餘秋雨:說得不錯,這個到靈堂裡來彈琴喝酒的人就是嵇康。嵇康比阮籍還要厲害,他是大學問家,對道家和《易經》都研究得很深,但他整天在洛陽郊外打鐵,當然不是為了自己的生活賺錢,仍然是為了顯示不願進入一般的社會規範。當時,一起打鐵的還有他的一個朋友向秀。向秀給他拉風箱,做做零碎活,但是大家不要小看向秀,他也是個大學問家。他們兩人埋頭幹活,也不怎麼講話,這種感覺很特別。

王安安:比較起來,嵇康的性格比起阮籍要暴烈得多,甚至有點不近人情了。在那種血雨腥風的年代,這樣的性格肯定會給嵇康惹麻煩。

餘秋雨:你們都讀過我對嵇康遇害的描寫,這兒不重複了。簡單說來,司馬昭政權無法容忍一個不願合作的獨立知識分子,於是藉著一個事件,受到小人的挑撥,嵇康便慷慨赴死了。死前,還在刑臺上彈奏了古曲《廣陵散》。

裘小玉:“手揮五絃,目送歸鴻”。這種從容赴死的態度,真是連死也死得不同凡響。

餘秋雨:這就是魏晉名士的風采。按照羅宗強先生的說法,他們把莊子的理想人間化了,使生活變得詩化、藝術化了。

王安安:確實感覺他們是把生活藝術化了,不是在過日子了,而是把自己所有那些不能實現的理想,都放到自己的生命方式裡去燃燒。於是,就迸發出非常燦爛耀眼的光芒來。

餘秋雨:他們鄙視權貴、漠視世俗、傲視陳規、無視生死,最後凝聚為一種充滿詩意的孤傲美和寂滅美。這種生態在後來世世代代知識分子身上無法重複,只能仰望,或者,只能區域性模仿。

他們的這種心態,還包含著一個特別的話語方式,那就是清談。我們前面已經說到,他們平常在一般情況下很少說話,但一說起來,便延伸為一種雲遮霧罩的冗長結構,一種超塵脫俗的話語邏輯。

我想聽聽你們對清談的理解。

劉璇:我早就關注清談,查過一些資料。清談是源於漢代的清議,就是品評人物,那時,其實是為了選拔官吏。縣裡面品評一下,覺得這個人好,就推薦上去當官。後來,品評的權力集中到了名士手裡,名士如果說這個人很牛,那這個人就暴得大名。這種品評最早是針對道德,後來,慢慢發展為評價一個人的風度儀態如何,這就從關注名士發展到了關注個人。之後慢慢就發展到了談玄。我覺得就品評人物這一點來看,清談還是有積極意義的,是以一種輿論的方式來干預政治。

餘秋雨:討論清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戀人未滿(完) 我家太子爺太太太黏了 死到臨頭也愛你 無限位面竊取 太上天帝 (火影同人)我妻今天和止水同居了嗎 當天才遇上穿越女/天才的自我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