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二十七課 中國歷史上最奇特的一群文人 (第4/6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談,不要過多地著眼於它的內容和目的。不在乎內容和目的,恰恰是它的一個重要特徵。它不是學術爭論,也不是主題研討,更多的是一種智力遊戲和社交活動。一有固定的內容和目的,魏晉名士們就覺得俗了。他們就是為了擺脫世俗才進行清談的。清談在進行過程中,也不講究尋常邏輯,只求驚世駭俗。它在無功利、無物件的世界中游蕩,並獲得快感,有點像西方現代派的“意識流”。但“意識流”主要集中在寫作,而清談卻需要與他人一起進行,而且必須讓潛行的意識外化為語言,而且語言必須漂亮。在這樣的智力遊戲中,一些模糊又飄逸的概念也有可能獨立出來,獲得智力論定,例如像當時一直搞不清的“無”和“空”這兩個概念的差別,就是透過清談搞清楚的。清談又建立了一個特定的社交圈子,就像後來法國的沙龍那樣,構成了一群貴族知識分子的聚合。這在非常講究實用的中國社會中,具有獨立和逆反的色彩。但是,他們又不以獨立和逆反為旗幟,因此又洗去了政治色彩。

清談的最大貢獻,是大大提高了中華文化的“非實用智慧”,這對今後哲學的推進至關重要。當實用的羈絆被擺脫,思維就可以在抽象的天域裡自由漫遊了。中國傳統思維缺少自由漫遊的廣度和深度,人們往往以為是受制於政治,但是在我看來,更受制於實用。

叢治辰:“清談”這件事情好像後來名聲很糟糕,大家總要說什麼“清談誤國”,但我覺得這是比喻的用法,意思是你們知識分子搞那些文化的東西都沒有用。救國靠的是實力,是武力。這樣說的人當然可以舉出很多例子,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時候就有很多。可是如果硬要說清談誤國的話,那什麼不誤國?寫詩作詞不誤國嗎?畫花賞鳥不誤國嗎?文化發達的文明一定比野蠻的豺虎之邦要孱弱,軍事上打不過人家。所以,把誤國的罪過推給清談、推給文化是不公平的。

餘秋雨:關於誤國不誤國的問題,在當時就出現了一些分歧。有一次,王羲之和謝安有過交鋒。王羲之的想法是,做人還是要有所作為,不能老是空談,他的目標是做治水的大禹。而謝安則說,秦為什麼亡得這麼快,就是商鞅、李斯他們太有作為了。謝安認為快速地推進自己的行政措施反而有可能誤國。我們記得,這是老子和莊子的思維。

王羲之想有所作為,但他的兒子王徽之卻是個清談的專家。我想以他做例子來說說清談具體進行的方式。王徽之曾經做過桓衝的騎兵參軍,桓衝問他在哪個部門工作,他說:“經常看到牽馬的來,大概是馬曹。”桓衝又問他管了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從妻 夢魘侵蝕 別釣[電競] 遙遠 超時空悖論 我真就想當個廚子啊 唐門聖傳